伟大的数学家张衡曾经说过“人生在勤,不索何获”,面对日新月异的高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只有不但的学习,才能跟上社会的步伐。特别是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只有掌握最新最全面的知识,才能更好的指导学生。
7月6日至7月31日之间,我有幸参加了湖北省机电技术应用专业骨干教师培训班,这次培训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时间安排经凑有序,培训期间既有专家讲座,又有理论教学,既有企业工程师指导,也有实践操作练习,有老师的悉心指导,也有我们学员之间的互动交流。专家的前瞻教育教学理念,治学精神,深深的感染着我,课堂上老师们的讲解通俗易懂,旁征博引,生动有趣,发人深省,在实训车间老师的躬亲示范,为我们指点迷津,排忧解难,值得我们学习。
回顾这个月的学习生活,收获颇丰,感受真切,对自己的思想冲击很大。为了能总结经验,积累资料,更好的指导今后各方面的工作,同时也能使更多的人受益,特将本次学习心得总结如下:
一、学习职业教育理论,更新教学理念
本次培训学习中,我们聆听了多位专家名师的讲座,譬如武汉船院熊仕涛教授的关于《职业教育形势政策报告》,武船陈院长的《有效实施人才培养方案与柔性化教学管理机制建设》,武船机电学院黄院长的有关《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与实践》等。各位专家学者在作报告讲座的同时还与我们探讨了现阶段各中高职学校目前的现状,分析自己学院的优势与劣势,提出了目前中高职学校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这次培训中,多位专家、名师还就机电专业的发展分享了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他们精彩的讲座,为我们打开了专业发展的观察窗,使我们这些基层教师能够站在专业发展的高层台阶上来了解我们曾经走过的路和将要走的路,帮助我们总结经验、看清目标,认清自身能力与专业发展的差距,以便为自己、为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制定出个人能力目标和实现目标的计划,脚踏实地的、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实现。其中,武汉船院还邀请了亚龙科技董事长陈继权从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对高职教育建设的影响入手,列举了当前职业教育中的诸多问题,引用了大量经典例子,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思路和策略,分析了当前经济形势及发展趋势以及高职教育应该怎样走才能适应市场需求,为专业发展提供了借鉴。
二、夯实理论基础,提升实践能力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是我省职业教育的先锋和旗帜,有着丰富的经验和雄厚的实力,根据本校和培训学员的具体情况,精心设置了教学课程,我们进行了一个月的培训,始终坚持实践操作和理实一体化教学。从培训内容表安排来看此次培训力求科学合理地设计培训课程,精选培训内容,开发培训资源,重在培养教师实际教育教学能力。
在培训后三周的时间里,由专业教师的带领下,我们分别学习了《电梯控制技术》、《PLC技术》、《变频调速技术》、《高级维修电工》、《自动化生产线安装调试》、《传感器技术》、《工业机器人》等多个课程内容的理论及操作培训,授课老师们给我们展现了生动的教学案例、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操作了系统的实训设备,让我们对船院机电专业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同时也对自身相关专业的学习和认知的缺漏项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为了夯实理论、提高实践认知,拓宽我们对机电专业人才培实践实训基地的创建,船院还安排我们分别参观了武昌造船厂、武汉东风电动车公司等就业实训合作企业,相关企业技术骨干的精彩报告和企业现场实地考察让我们增长了见识,获取了企业对相关人才需求的信息,也看到了船院和合作企业良好动态的合作关系。此外,学习中穿插了章国华教授《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课程体系构建》、王文义教授《船舶电站项目化课程开发与教学实施》、徐建俊教授《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开发与建设》的专题报告。
三、积累经验收获友谊
值得庆幸的是参加这次培训的老师都是来自全省各高职院校的骨干教师,朝夕相处的学习生活使我们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种友谊已经冲破了地域和年龄的界限。这里就像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每个人都会毫无保留地一起分享经验和心得,学习中互相鼓励和帮助,并且已经建立了长久的联系方式,便于日后交流和学习,此次经历在我们的人生中将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四、结束语
培训给予我的远远不止这些,为期一个月的培训学习已经结束了。在这里不仅收获了知识,学到了很多教学经验,认识了更多的朋友。培训虽然结束了,但我们保持一个永远学习的心态和学习的热情并不会减退。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得不断的学习理论知识和时间动手能力,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研究和探索职业教育,把教科研合理的组织起来,做一个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一切从实际出发,切实做好带头作用,做一个合格的高校教师。